需时需力
带回十多斤重采样器 限时分析
每个月的第一周,是青羊区河道的“体检周”,青羊区环境监测站的9名监测员需要全体出动,分三组到33个监测断面取样,一天跑完,风雨无阻。
“成都市的行政区域划分都是以河为界,所以成都市环保部门在河流的交界处划定了若干监测断面,相邻区县一同在交界的断面处采样,相互佐证和监督。”青羊区环境监测站田站长介绍,通过取样分析了解水质情况,水务部门可以有效采取治理措施。
田站长说,站上9名监测员中6人是女性,要在一天内完成分配区域的取样工作,任务很重。“按照国家的技术规范,采样时需根据河流宽度确定采样位置,一般是在河道中心,所以平时我们都在桥上取水。”他告诉记者,河道采样有专门的采样器,不同的监测项目对水样保存容器的材质要求不同,大型采样器装满水后有十多斤重,女同事会辛苦一些。采样后,还需要添加不同的保存剂,最后再放入专用车载运输箱送回实验室,“国家的监测标准规定水样分析必须在时限内完成,否则样品白采了。”
高温高压
克服恐惧高空取样 曾遇危险酸雾
除了日常河道水质监测,监测员会在中午和夜间等时段进行噪音、废气监测等。青羊区环境监测站现场监测室郑主任告诉记者,“我们常常要和高空、高温、高压打交道,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作为环境监测员,监测餐饮行业排放的油烟也是常态,国家规范中对油烟排放管道的高度有要求,因此监测员需要在高空中的管道特定位置开孔取样。”
郑主任表示,这不仅需要克服高空作业的恐惧,还要忍受高温,用仪器把含油烟气体从管道上的测试孔中抽取出来固定,再带回实验室分析。“来青羊区之前,我也从事环境监测工作。2005年,我和同事们去一家硫酸厂监测酸雾,稀释后的硫酸雾突然从管道阀门处喷了出来。衣服瞬间被烧成“筛子”,身上满是烧伤的“黑点点”。幸好酸雾已经稀释,如果是高浓度酸雾,后果不堪设想。”
他还表示,监测员经常要接触有毒、强腐蚀类试剂,“在取缔某些不规范的小型作坊时需要监测取证,采样现场情况不明时,除了穿防护衣、戴手套等,有时会像消防员一样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精兵强将
分析不能出错 持数十专业资格证
每当监测员取完样回到监测站,要换上白大褂,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进行实验室分析。“如果要说难度,采样更为关键,其中环节出了问题再怎么分析都没用。”质控室王主任介绍,在水质监测中,从采样到分析结束差不多有上百个小步骤,中间有一步失误就要重新做,“操作的规范度、设备的使用熟练度等都很重要。”
“青羊区环境监测站的监测员基本来自化学、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虽然平均年龄不到40岁,但大家都是通过理论考试、见证实验、盲样分析和报告验证等多个环节的严格考核,获得了数十个持证项目的‘精兵强将’,持有专业资格证才能监测对应项目。”田站长补充道,“站上持证最少的两个同事也有30个项目左右。我有60多个项目资质证书,其他主任有40到50个。1000多页的作业指导里的操作规范,站上监测员都要非常熟悉自己负责的部分。”
记者了解到,经过努力,今年青羊区的水质较往年同期有所好转,监督治理成效的第三方机构的数据表明,纳入治理的河道水质各项指标浓度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