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铁会展新城打造城市“呼吸系统”,注重城市设计,统筹地上地下建设,合理布局城区绿地,优化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升新城净化、美化、绿化水平,让它“透气”。
——杜家毫(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高铁会展新城规划绿地面积714.50公顷,绿地比例为20%,片区将充分利用浏阳河、潭阳洲、榨山港、磨盆洲等优质的生态景观资源长沙高塘坪路地下综合管廊示范段,综合舱内部布置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给水管等。
去往长沙火车南站的路上,眼前的绿色令人心情愉悦。火车南站西广场花侯路上,移动式立体花箱栽种着含笑、凌霄、花叶蔓长春等植物,还有鲜黄色的三色堇,远远望去,黄绿相间,十分清新。
地上,城市的生态之美十分养眼;地下,综合管廊的改造令你耳目一新。由“表”及“里”,高铁会展新城坚持生态理念,在地上、地下间畅快“呼吸”。
如果你路过长沙火车南站前的沙湾路,你或许可以看看,路面两侧绿化带是否有所不同——沙湾路是长沙市第一条在道路绿化上进行“海绵城市”理念试点的道路。
在劳动路至曲塘路一段,沙湾路两侧绿化带中做了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浅草沟设计,也就是将植被下的土壤进行分层:最底下的砾石层,能涵养一定水源;往上是砂层,接着是种植土壤层,然后才是植被覆盖层。土壤中的水分饱和有余时,多余的水会渗透进溢流管,再通过与其相连的市政管网排出。
城市“面子”:海绵理念保障城市品质
去年5月,一种全新的土地开发模式“1.5级开发”,在高铁会展新城开启“预热”模式。
1.5级开发是一种介于一级开发与二级开发之间的有效开发模式,清晰地规定了土地的使用期限及开发商的退出机制。目前,中建五局投资60亿元参与了高铁会展新城1.5级土地开发试点项目、东片区市政基础设施一期工程、长沙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投资建设。
现在,1.5级项目的园区内更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花园,处处皆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这个旱河仅仅用来收集两侧高地流下来的雨水。”湖南中建东和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旱河的一端有两根排水管,排水管外有个面积较大的蓄水池,每当暴雨来临,雨水就会通过两根排水管流进蓄水池。
这样的设计,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等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对未来高铁会展新城的建设具有引导作用。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现已成为长沙市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长沙市专门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用15年左右时间,将长沙市建成我国中部地区特色鲜明、功效完善、产业健全的海绵城市典范。
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城市中的各种管线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然而,由于地下管线种类繁多,需要维修更换时,道路难逃反复开挖的“拉链马路”命运。
“建设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将有效破解‘拉链马路’问题,解决当前城市管线通病。”据长沙市住建委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处负责人介绍,管廊就是管线的走廊,经统一规划布局将各种地下管线装进这条大型管道里。管线需要维修时,维修人员和工程车只需要从检修通道进入地下管廊就可施工,既不会影响路面交通,又能减少反复开挖导致的浪费,同时还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
2016年,长沙成功入围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在3年试点期间,将获得12亿元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其中,高铁会展新城被纳入此次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同步配套设置消防、供电、照明、通风、监控与报警等附属系统,实现综合管廊运营安全、便捷和智能管理。”长沙高铁新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片区已经铺排京港澳东西辅道等TOT管廊工程项目7条,长约17.38公里,已完成15.5公里,计划2018年全面完成管线入廊运营。
规划
眨一下眼,就可能错过一份美好
根据长沙高铁新城管委会制定的高铁会展新城生态景观规划,高铁会展新城规划绿地面积714.50公顷,绿地比例为20%,片区将充分利用浏阳河、潭阳洲、榨山港、磨盆洲等优质的生态景观资源,注重水系的保护和利用。形成“两带两轴三园”的景观结构。这些,都将成为你的沿路风景。
具体而言,两带是指浏阳河景观带和榨山港景观风光带;两轴为中轴公园和向荣路两条“十字形”景观主轴;三园则是园博园、中央公园、榨山港公园。其中,备受关注的浏阳河景观带,将呈现东、西岸带状公园和高铁城市公园(黎圫公园)。
浏阳河景观带将首先打造城市阳台核心区,通过城市阳台的建设,结合高铁城市公园,串联起整个GBD的广场开放空间。
磨盆洲原生态的田园景色将提供给游客一处宝贵的城市农村体验。
浏阳河景观带内的艺术文化区,将通过文化艺术主题活动的设置,来强化浏阳河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生态休闲区、乐活运动区则将向外界展现当地社区最为珍视的生态价值理念。打造生态城市门户公园,展示健康、快乐、动感和生态的社区。
憧憬
处处都值得把脚步尽量放慢
目前,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是,长沙高铁会展新城慢行系统建设,将形成“半环、一圈、两横一纵、多点”的旅游空间组织结构。
“半环”由一条滨水景观旅游线和一条生态景观旅游线构成,其中西侧的滨水景观旅游线贯穿片区范围内的整个浏阳河风光带,东侧的生态景观旅游线贯穿片区范围内的整个榨山港生态湿地公园。
“一圈两横一纵”是城市景观游路。“一圈”指由敢胜路、梯塘路、黄江大道、东四线组成的城市景观旅游线路骨架。“两横一纵”指中轴大道、清水塘路、向荣路等城市其他景观旅游线。
“多点”指的是由旅游线路串联起来的城市景观和游览节点,包括洲岛、公园、广场、湖泊、文物古迹、展贸中心等。
数字
80%
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区不低于70%的自然降雨量就地消纳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