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海绵”改造
注重非常规水的利用
记者首先来到了市农经局裙楼的屋顶。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在去年以前,这里的屋顶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钢筋水泥屋顶。住过顶楼的市民应该最有体会,夏天经过烈日暴晒之后,顶楼的室温会比底楼高出好几摄氏度。
“我们在屋顶用了耐根穿刺的防水卷材,上面铺20厘米厚的轻质土,并种上佛甲草和三七景天,对降低室温有明显作用。”该项目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冯宇龙介绍。记者看到,这是一个平顶屋面,靠近西侧有一条雨水天沟,“如果下小雨,雨水会直接被轻质土吸收,作为绿化的水分储存起来;如果雨下得较大,经过植物根系过滤之后的多余雨水就会排入雨水天沟,从雨水斗引流到雨水管道中。”
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过程中,嘉兴做了大量的调研和水样分析,发现初期雨水在地表径流的过程中夹带了空气中的污染物和地表的油污等垃圾,如果直排进入河道将对水质造成污染。但屋顶的雨水不同,空气中的灰尘等物质恰好是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屋顶绿化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如果早一个月来看,正好三七景天开花,特别漂亮。”记者在冯宇龙手机里看到了开花时的照片,试想工作的间隙能来天然氧吧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应是不错的享受。
从屋顶雨水管道收集来的雨水又会经过怎样的“旅程”呢?记者下楼后在房屋东北侧看到了答案:地下埋了一个30立方米容量的调蓄罐,专门用来储存雨水,地上还有一个方形的设备,叫做一体化雨水收集处理回用系统,通过石英砂过滤和紫外线消毒等一系列处置,雨水经过初步净化之后就可以用来浇灌绿化或清洗车辆了。
一年能省下600吨水
相当于三口之家5年用水量
那么,这样一套装置到底每年能为市农经局节约多少水呢?记者联系了该项目的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翟立晓介绍,每年节约的用水量在600吨左右。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的用水量按10吨计算,市农经局一年就能节省这个家庭5年的用水量。
记者从市海绵办了解到,全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范围内共有公共建筑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43个,大部分项目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回水利用的装置,目前,这些项目也都已经基本完工。
嘉兴市区环城北路辅成小学去年暑假也进行了海绵城市改造,将校区面积约80%的地块都改造成了可以透水或渗水的“海绵体”。在操场北侧,记者看到植物长得还比较矮小,是海绵城市改造后新种下去的,这里的地下建了一个很大的蓄水模块,能储存近200立方米的水,“表面上看不出来,都埋在地下了。”辅成教育集团人事财务处主任戚胜明透露,学校范围内绿化较多,每年用在浇灌上的水量占了不小的比例,“海绵城市改造之后,教学楼屋面的雨水和周边绿地里下渗的雨水就可以被收集起来,用作浇灌了。”戚胜明粗略计算了一下,改用蓄水模块里的水来浇灌绿化,学校一年可节约近千吨自来水,这也是切实遵循了优水优用的原则,促进了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除了节约用水,记者昨天在市农经局还看到,这里有渗水停车位、透水混凝土路面、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海绵城市建设对地面径流和管网的改造,还在地下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散热层。“雨水下渗之后会被储存起来,天气特别热且不下雨的时候,这些储存着的雨水就会逐渐蒸发,能使气温降低一些,有助于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翟立晓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