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嘉科和西图这起案件,难免让人唏嘘。西图为GWI发布的全球收入Top50水务公司名单中的第20位,虽然此次收购涉及金额巨大,但仍被海外水业媒体称为“超低价”,可见业内对西图的高期望值和对此次事件的震惊。这是继苏伊士收购GE Water之后,另一起Top20水务企业被收购的案件。
从企业角度来说,此次收购目标明确。西图近些年股价下跌(非公开发售)、股权动摇和利润稀释,其CEO表示早在2014年,就在寻求所有权转移,以实现资金的可持续增长。对于嘉科而言,首先,西图的技术团队和项目经验能为其带来更多的利润增长点,两者整合后的公司将在基础建设领域(西图水业、嘉科运输业)占据全球领先位置。另外,嘉科有意布局核工业,增加环保领域的实力。西图有大型核工业环境修复的项目经验,而嘉科自身与全球各政府机构有着丰富的合作经验,两者互补的资源优势能显著加速嘉科的业务拓展。总之,两家公司都是国际上十分优秀的工程企业,从资源角度来说,结合之后或将改变产业格局。但是,两家庞然大物是否能很好地整合,以实现1+1大于2的效果,这仍有待观察。
但相比企业个体角度,宇墨认为,此次事件更大的意义在于对水处理行业趋势的警示。第一,水业巨头的主战场已从成熟市场转向未成熟市场,其中亚洲尤其是中国为兵家必争之地。水处理行业作为国际上最成熟的环保板块,近年来呈现衰退迹象,全球收入排行前20的水务企业在海外的表现也越来越力不从心(仅水处理板块)。西图2017年第一季度利润只有1,400万;威立雅今年上半年在法国的利润也严重压缩,准备整改,但在亚洲地区的营收增加18.9%;苏伊士在欧洲营收有所下降,反倒是在中国成立的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成为主要业绩增长点。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因欧洲和北美的激烈竞争和市场饱和而转向亚洲市场,包括中国、泰国、印度等。幸运的是,大部分西方企业对亚洲市场的特点尚难把握,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与“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因此国内企业更应该在此时加速行动,避免未来受到正面冲击。
第二,水业巨头的营收主要增长点已偏离水处理业务,而转型的热门板块则是固废处理。这一点在国内和国外其实是共同趋势。观察八月各集团发布的半年报,可以发现威立雅集团的业绩增长很大一部分来自在英国和德国的危废业务、在中东欧的能源业务和在亚洲(中国为主)的能源项目,在中国集团8月还与中集罐箱(危险废物储存与运输设备制造商)在南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欲与中集共同建设生活垃圾机械生化处置(MBT)示范项目;而苏伊士虽在工业水领域仍表现良好,但其战略定位也已转向毛利率更高的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现在苏伊士是全球固废处理的领先企业,向近5,000万人提供废弃物收集服务,每年回收1,600万吨的废弃物。而在中国香港拥有两座世界级的垃圾填埋场,在上海运营管理着世界最大的危废焚烧厂之一。
综上可知中国的固废行业是国内外水务企业转型时共同觊觎的目标之一。行业公认中国的水处理市场虽比西方国家起步晚,但本土企业崛起迅速,市场已然十分成熟,宇墨在此前的分析中就提过,国企央企纷纷涉水,但传统水企却早就开始布局固废行业,其中,危废行业因其门槛高、毛利率高,尤其炙手可热,而国内拥有危废经营处置技术、牌照和已拥有一定年准许处理量的企业更是备受收购者的青睐。这一点在八月的并购案件中得到了验证。
八月,盛运环保公告拟以6.38亿元收购安徽安贝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快速拓展危险废物处理领域。安贝儿主要处置的废有机溶剂为含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国内拥有此类危废处理资质和高处理量的企业很少,因此标的具有很强的差异化竞争力。相比2016年5月28日盛运环保对安贝尔的开价(当时拟购安贝尔环保不低于51%股权,后者整体估值尚为1.87亿~2.8亿元),此次标的估值已翻倍。根据以前新闻,推测去年交易失败,就是因标的公司收益良好,且见市场形势极佳,对盛运的开价不满意。而此次,盛运环保的收购价达到本年度危废行业之最,却仍表示价格不贵,物有所值,可见公司对标的的盈利能力充满信心。
“降价”的水务企业和“涨价”的危废企业,或表明水处理真的已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下坡。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虽认为固废和危废行业市场可观,但瞄准中国该市场的巨头不在少数,竞争同样激烈,而且现在的固废处理企业也都在往上游的环卫发展,致力于一体化。因此,本文不在于强调某一领域的热度或简单粗暴地建议企业往固废方向走,而是提醒企业宏观环境的重要性。国内以单一业务为主的水企,尤其是那些致力于国际化战略的企业,应该以全球水业巨头的发展路径为镜,在拓展细分领域前,务必思考大行业的趋势,以决定是“转”行还是“专”攻。毕竟抢占上升市场的份额,比在成熟市场中掘地三尺,深挖可增长点要容易的多。